1、丁殿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反贪尖刀 检徽闪耀
丁殿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从检35年来,他扎根祖国西北边疆,长期坚守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第一线,带领反贪干警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各类贪腐犯罪案件438件471人,无一错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600余万元,被誉为天山脚下的“反腐尖兵”。他公正对待各族群众的司法诉求,深入开展巡回“双语”法治宣讲,长期帮扶各族困难群众,被誉为昌吉百姓心中的“贴心人”。他克己奉公,勤勉敬业,胆管癌手术治疗6个月后毅然重返工作岗位,顽强奋战在基层反腐斗争最前沿。
点评
从检35年,丁殿勤秉公执法,廉洁勤俭,不畏病魔,不畏艰险,勇于抗争,战斗在一线。他是天山脚下赫赫有名的“反贪尖刀”,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他是百姓心中柔情满怀的贴心好人,视人民群众为至亲。他就像沙漠里的胡杨,用自己的坚守、执著,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力量,映衬出胸前检徽的熠熠光芒!
2、王盛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公诉一处副处长
惩恶扶弱 守护正义
王盛,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公诉一处副处长。他从事检察工作16年来,经手办理各类刑事案件700余件,涉案千余人,无一错案,办案准确率达100%,包括社会影响极大、案情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300多名被害人、跨境涉台的电信系列诈骗案等。近年来,他依法办理提请抗诉案件6件,经法院审理后全部改判;依法办理作出不起诉决定案件或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7件,有效预防冤错案件的发生;累计追诉(捕)被告人12名,特别是在办理任某等19人贩卖毒品案时,成功将5名漏捕被告人追诉到案。
点评
在一次次法与情的交织中,他用激情点燃检察岁月;在一回回善与恶的交锋中,他用责任守护公平正义。“漏网的鱼,只要游过眼前,就难逃鹰隼的捕获。”这些年,他守护正义之门,守卫百姓安危。而在他内心最柔软的深处,还有一扇打开的门,弱势者,无助者,经常光顾,接受他的引领,接受一片纯洁星光的撒播。
3、史学东 湖北省武汉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生活卫生科科长
铮铮誓言 激励来者
史学东,生前任湖北省武汉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生活卫生科科长。2016年6月30日晚,武汉市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市女子强戒所由于地势低洼,发生内涝,严重危及场所安全。当天22时51分,值班领导启动排涝抢险应急预案,并要求史学东通知调度电工到所抢险。在家休息的史学东接到电话后,在调度电工赶往现场接通水泵高压线缆排涝的同时,立即驱车冒雨赶往单位。23时50分许,史学东到达后,在蹚水查看处置该所对外连接排水出口时触电,不幸殉职,年仅48岁。同事们说,与他共事十几年,累活、脏活、险活他抢着干,总有忙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史学东牺牲后,被追授为“全国二级英雄模范”。
点评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本不该值班的他,接到关于单位遭灾的电话,及时实践了诺言“马上到”。简简单单的一句“马上到”,承载着基层戒毒民警对党的一片忠诚、对戒毒事业的一份热爱、对人民的拳拳之心。“马上到”更体现了基层一线司法行政系统干警面对大是大非时的坚定,这是一份誓言,更是对后来者的一种激励。“马上到”的精神正在影响更多人。
4、李钢 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反盗车大队四级警长
立志从警 舍生取义
李钢,生前任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反盗车大队四级警长。2016年11月30日凌晨1时许,在缉捕系列盗车团伙的过程中,面对丧心病狂的冲卡歹徒,李钢临危不惧,奋力阻截,最终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日凌晨4时许英勇殉职,年仅48岁。从警26年来,李钢先后在兰州市公安局防暴支队、巡警支队、便衣侦查支队等一线岗位工作,和战友先后破获各类案件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7人,追回被盗抢车辆300余辆,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点评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在危急时刻,他毅然赴险,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难留给自己,充分体现出一名公安民警在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战友生命遭受威胁时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他立志从警,在公安事业中不懈追求;他热心待人,被战友、群众亲切称作“钢哥”;他一心为民,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在履行公安民警应尽的职责。”
5、余海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进德镇槎山村人民调解员
献身调解 光彩人生
余海燕,女,生前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进德镇槎山村人民调解员。2016年4月14日,槎山村两位村民因荒地权属问题发生激烈争执,余海燕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解,不料一方当事人情绪失控,突然持刀向另一当事人行凶,余海燕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毅然挺身而出予以阻止,不幸被连捅数刀,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4岁。2014年,余海燕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担任村干部,继而兼做人民调解工作。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她成功调解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30余起,实现全村矛盾纠纷“零上报、零上访”。广西司法厅追授她为“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员”,2016年10月26日,司法部追授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点评
血,鲜红的血,染红了调解现场。34岁,如诗年华,如火青春,一名人民调解员的生命就这样被定格。34年的短暂人生,她走进了大家的心坎里。放弃优厚的营生,只因她坚信:平凡的人民调解员,能让人间少一点怨恨,多一份温暖;让世界少一桩纷扰,多一丝温情。人们不会忘记,在她的骨髓里,有一个永不过时的东西,那就是对党的事业和老百姓的一份赤诚。
6、周卫东 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
法官情怀 死而后已
周卫东,生前任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1985年12月参加工作,2016年3月18日上班途中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他扎根基层法院28年,办理各类案件4000余件,无一信访投诉。他始终把执法办案任务放在首位,甚至带病坚持工作,2014年6月,曾因连续加班办案,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治疗,医院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但出院后的他仍不顾休息立即投入工作。去世前他曾4次推迟健康体检,最终倒在会见当事人家属的途中。周卫东去世后,四川高院为其追记个人一等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周卫东“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点评
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奋战在审判、执行工作第一线30余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把生命融入工作之中;他也是一位心肌梗塞患者,随身揣着速效救心丸,但对工作一刻也不放松。他总是那么忙,最后也没有等到那次体检。他走了,但他满怀温情的话语、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回荡在人民心间。他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一名司法工作者的艰辛和坚守,他默默的付出胜过一切华丽的语言。
7、程世蓉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退休人员
花甲平民 追寻真相
程世蓉,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退休人员。程世蓉今年71岁,60岁介入海南省海口市陈满纵火杀人冤案。她自学法律,积极奔走,被称为陈满冤案平反的推动者。11年坚持申请再审,程世蓉向最高检、最高法寄发特快专递18封、挂号信7封,托人转交材料3次。2016年2月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海南省美兰监狱公开宣判:陈满无罪,当庭释放。2016年5月13日,陈满获得275万余元国家赔偿金。
点评
“咬住不放,就认这个理”。虽是一介平民,但花甲之年的她面对疑案仍挺身而出,奔走呼喊。11年漫长的寻求真相之路,11年执著不懈的申诉之路,不断学习、尝试,不悲情、不放弃,千方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她相信社会往前走,要靠一件一件的事情来推动,她说她愿意贡献余晖。程世蓉的努力让我们看到,在冤假错案面前,每一个声音都是有力量的。
8、韩建军 天津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总队预审二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
审讯攻心 砸实证据
韩建军,天津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总队预审二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自2004年从事预审工作以来,先后承办预审案件150余起,所承办案件中有80余名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判处死刑。通过深挖犯罪查破案件40余起,其中破获涉毒案件20余起,缴获涉案毒品40余公斤,深挖强奸案件14起,纠正错抓错捕杀人案件1起,追缴枪支50余支。曾荣立三等功3次、集体二等功1次,获五一劳动奖章1枚。
点评
“每次进入审讯室都无比兴奋,感觉就像上战场一样,工作这么多年,这兴奋劲儿越来越足。”韩建军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他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证据确凿地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接受法律的制裁。从事预审工作十余年,他屡立奇功,一本本厚厚的案卷记录了他多年来面对形形色色犯罪嫌疑人所完成的一次又一次完美的“攻心”审讯。
9、“溜索法官”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干警
巡回审判 和谐屏障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共有庭长程政清,法官舒涛、李明航,书记员王威,法警严辉5名干警。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常年坚守在平均海拔1300多米、全年霜冻期长达4个多月的高山里,从海拔200余米的沟壑到2000多米的山巅,坚持开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义务进行法治宣传。到村民家中化解纠纷,需要坐溜索过河,他们因此被称为“溜索法官”。他们的足迹踏遍10个乡镇40多个村200多个村民小组。近年来,他们共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多件,3名审判员人均结案近180件,案件调撤率70%以上,服判息诉率高达98%。
点评
从海拔200余米的沟谷到2000多米的大山之巅,到处都留下他们的便民足迹,到处都印刻着他们的为民情愫,他们用艰辛和坚守构筑起一道道消弭矛盾纠纷的“和谐屏障”。溜索,从这一头到那一端;攀爬,从谷底到山巅,他们的青春汗水遍洒云雾高山。送法下乡、巡回审判,心细如发抽丝剥茧;为民司法、消弭障碍,正义天平永驻心间!他们深信:艰难险阻不足惧,法治阳光照深山!
10、G20峰会法律服务志愿团
使命担当 服务护航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成为年度最重要的全球多边盛事之一。在G20筹备工作开始前,杭州有约1500余名律师参与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志愿团主动认领峰会重点工程等服务项目,示范引领法律服务人员护航G20峰会,为参与峰会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提供专业支持,对接需求直接参与峰会重点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律师参与G20相关项目方案和措施的法律论证86次,协助矛盾纠纷调处147件,代理政府部门行政诉讼案件101件,开展法治宣传230次。
点评
“法律人要做服务保障G20峰会的参与者,而不要做旁观者和评论者。”杭州法律工作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杭州的法律工作者们怀着服务保障G20峰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为G20峰会提供了最优质的法律服务。无论是否直接参与G20峰会法律服务,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用各自的专业优势护航G20,为这一国际性峰会在杭州圆满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